12月上旬,漣水縣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、國網漣水縣供電公司聯合出臺《漣水縣電力領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方案》。自今年9月起,淮安地區已在淮陰、金湖、漣水3個縣(區)試點建立電力領域社會信用體系。 這一體系首次將用電行為與信用評價掛鉤,按信用水平由高到低,將客戶劃分為綠、藍、黃、紅、黑5個等級,并設置了相應的評定標準。其中,前2個等級屬于誠信用戶,后3個等級屬于失信用戶。 比如,綠色信用等級用戶需要同時滿足以下4項條件:采用預存方式繳費、當前無欠費;3年內未發生未按合同、協議約定的方式和期限繳費;無違約用電行為;征信報告結果顯示無失信行為。 值得一提的是,綠、藍2類用戶在辦電資料不全的情況下也可以申請用電,這為一些存在特殊困難的用戶簡化了辦電流程。江蘇京滬高速有限公司就是這項政策的首個受益者。 11月21日,京滬高速淮安市淮陰區某處維護點需要接電,但無法出具高速公路產權證明。以往遇到類似情況,需要鄉(鎮)及以上政府相關部門提供證明,才能辦理用電業務,手續比較繁瑣。如今,這樣的用戶在征信管理局開具信用證明后,即可申請辦電,供電公司核實其無違約用電行為后,便會受理申請,較以往節省了3到5個工作日。 此外,綠、藍等級用戶還能享受用電業務并聯、優先辦理,以及供電公司提供的設備代維、能效評價、能源托管、臨時用電設備租賃等增值服務。而黃、紅、黑等級用戶在申請上述增值服務時,供電公司有權拒絕。 目前,淮安供電公司已經將3個縣(區)用戶電力信用等級評定結果報送至當地征信管理局,并推動將該結果與個人征信報告關聯。屆時,用電行為將被納入社會公共信用體系。